乘法視覺化動畫程式。本工具透過簡單的動畫,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乘法的運算過程。 使用的步驟如下: 輸入因數: 在「因數 1」和「因數 2」這兩個輸入框中,分別輸入您想要計算乘法的兩個正整數。 例如,如果您想計算 4 x 6,則在「因數 1」中輸入 4,在「因數 2」中輸入 6。 開始動畫: 點擊「開始動畫」按鈕。 觀看動畫: 程式會在畫布上顯示一個矩形網格,並以動畫方式逐步填滿格子,同時顯示乘法結果中的數字。 您可以觀察數字是如何依序填入格子中,以及最終的乘法結果。 重新計算: 若要計算不同的乘法,請重複步驟 2 和 3,輸入新的因數,然後再次點擊「開始動畫」按鈕。 乘法動畫 乘法視覺化 因數 1: 因數 2: 開始動畫 請輸入因數並點擊 "開始動畫"
Gibberlink 技術:人工智慧的高效溝通模式 2025 年 2 月,一段影片在網路上瘋傳,影片中兩個 AI 在對話中切換到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聲音模式 。這項技術名為 Gibberlink,隨即引發了熱烈討論。Gibberlink 是一種創新的通訊協定,為了增強 AI 語音助理之間的互動效率 。 Gibberlink 的誕生 Gibberlink 的誕生源於 ElevenLabs 倫敦駭客松,由 Boris Starkov 和 Anton Pidkuiko 這兩位軟體工程師共同開發 。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一個簡單的想法:如果 AI 助理之間的對話只需要傳遞訊息,為何還要使用效率低落的人類語言呢? 他們認為,在 AI 助理可以撥打和接聽電話的時代,它們之間的溝通若能擺脫人類語言的限制,將能大幅提升效率、節省資源和時間 。Gibberlink 在該駭客松中贏得了全球最高獎項,也因此受到科技界的關注 。 Gibberlink 的運作原理 Gibberlink 的核心是 ggwave,這是一個透過聲音傳輸資料的開源函式庫 。AI 助理會先以人類語言開始對話,一旦識別出對方也是 AI 助理,就會立即切換到 Gibberlink 模式 。此時,通訊方式會從自然語言轉變為調變的聲波,類似於 1980 年代數據機撥接網路時發出的聲音 。 Gibberlink 的運作流程如下: 發送方將資料轉換成一系列的聲音模式。 接收方將這些聲音解碼回數位資料。 更具體地說,Gibberlink 使用多頻率頻移鍵控 (FSK) 調變方案。待傳輸的資料首先被分成 4 位元的區塊。在每個時間點,使用 6 個音調傳輸 3 個位元組 - 每個 4 位元區塊一個音調。這 6 個音調在 4.5kHz 範圍內發射,分為 96 個等間距的頻率。 傳輸的開始和結束都標有特殊的聲音標記 (#13)。接收器會偵聽這些標記並記錄之間的聲音資料。然後對錄製的資料進行傅立葉變換以獲得頻譜。檢測到的頻率以與編碼相同的方式解碼回二進制資料。最後執行 Reed-Solomon 解碼以獲得原始資料。 此外,Gibberlink 也可作為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中的工具呼叫函數。當兩個 AI 助理確認彼此的身分後,便可透過 Gibberlink 觸發 LLM 中的特定功能,例如執行程式碼或存取外部資料庫等 。 Gibberlink...